聊天里的烟火气
我印象中,我妈妈在与人交往时是一个热情爽朗的人。她喜欢与人聊天,热爱帮助别人。平日里,我常看她与邻居、同事、熟人聊天。这时候,她往往同时还在做许多事情,洗衣服啦,摘菜啦,工作啦,任何时候,只要有人和她说话,她都能够无休无止地和对方聊下去。
聊的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、家长里短的事,但是聊天的双方、或多方都很投入、很生动。说到关键处会突然停下手上的活,给一点肢体提示,同时表达自己的关切,这样就把话题又推向一个高潮。说高兴了,边做事边一同哈哈笑,那正在做的事瞬间也轻快了。有时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别人说,但每个人脑中都有同一道频率,在该笑时一起笑,该骂时一起骂,该叹时一起叹,该沉默时沉默,该插嘴时插嘴。
我从小跟在她身边,也许潜移默化里吸收了这聊天的乐趣,也享受和人这么漫无目的地闲聊。人们同我说话时,我就像妈妈当年一样笑呵呵地回应,听这话里的生活琐事,细微乐趣。
非常市井,非常平民,可聊过之后真愉快。
就像这几日,偶遇了一些人,停下来和他们聊了聊,就感觉脚踩在了地面上,踏实得很。
有我的邻居,一位随和的妈妈。我们一同在楼下“遛孩子”,孩子们在小区里疯跑,我们俩便坐着聊孩子们的学业。这场聊天可谓高潮迭起。我们之间没有相互压制,没有理念输出,没有谁想说服谁,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。时不时的,就有一两个相同的浪花同时在我们心中激起,我们俩便一同拍手笑:“对啊!“。不知不觉,聊到中午,那些焦虑,那些担心,都因为这场聊天而淡了下去、矮了下去、少了下去。
有另一位邻居,大清早的就开车送父亲去医院,因她母亲关节手术住院了。而我则大早送儿子上课。我们的车在车库相邻停放,前后脚回到家。我手里握着手拖车要去买菜,她穿着家居服,手里拎着一份早餐,就这样站在各自的车前聊上两句。各自在干什么,正在面临的烦恼,孩子们的情况,一点闲谈。聊完了,再挥手再见,继续面对生活。
有市场里熟悉的档主。有一个卖海鲜的,在降温那几日和我抱怨天冷,说她几年来头一次带上围巾。我想象她得在阴雨天里整天和水打交道,就能知道她有多冷。还有一位卖地瓜、甘蔗等杂货的。她从前在一个显眼位置摆摊,现在却缩到角落里去了。她和我说原来的租金要一万多,这两年生意不好做,“都给房东打工。”现在的只要两三千,又说老公打工去了,都守这个摊位过不了。我等她给我削甘蔗,听她说,也从中听到了生活。
和真实的人面对面聊天经常给我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。看对方的眼神、表情,听他们的表达,透过他们最自然的反应,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。这种市民的,普通的生活有丰富的内涵。
大约,这也是烟火气的一种。
当我上网过多,看了太多网上的言论与新闻以后,这种烟火气切实地治愈着我。
在网上,我不知不觉就掉进想象的无底深渊中去。恶意的言论张开巨口,负面的消息打开巨网,将我吞噬与网罗。
但是,在现实中,哪怕和对方聊的并不是那样美好的事情,我也并不觉得多么害怕与担忧。好像那些事通过嘴巴说出来而不是键盘打出来就没有那么可怕了,好像它由真正的人的媒介来传递就不会被无限放大与歪曲了。
想象比现实更不真实,更难以琢磨,有时也更伤人。长期陷落在虚拟的世界中,与我,是不合适的。我终归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际交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