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的乐趣!
这两年看纸质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,看电子书的时间越来越多了,但跟听书比起来,这两个都要往后排。
听书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听的,无论开车还是做饭洗衣服,听书都可以把这些零碎时间利用起来,这是纸质书或电子书都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好多书以前看过,但不妨碍再听,如果正赶上读的好的,就会有种被已知情节重新沐浴一遍的感觉。有这种感觉最强烈的是《围城》,我忘了是谁演播的,现在已经下架,只记得所属的专辑名字好像叫博雅人文。
有些书经过别人解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,印象最深的就是蒋勋说红楼了,蒋勋的声音自带磁性,他解读的也很佛性,跟刘心武马瑞芳或其他红学家的解读比起来,我更喜欢蒋勋的,他把红楼当佛经来读,说书中处处都是慈悲。也是听了他的解读以后,我再看红楼时才更能体会到那些所谓“坏人”的可爱或无奈处,可惜也已经下架。
有时候也会找些刺激的来听,比方当年追过的《鬼吹灯》,又把周建龙演播的听了一遍,奇怪的是当年觉得挺害怕的情节,再听竟然一点也不害怕了,不知是我胆子变大了还是演播的太幽默了。
也会听一些大案要案或未解之谜什么的,听现实中发生过的案子总是比小说中描述的多一层感慨,有段时间听这些听多了,走路时总觉得有人在跟着,疑神疑鬼的,之后就不敢听太多。她见我有点犯神经,就说这类节目隔三差五听一听,长个教训多个心眼就算了,不要老听。
于是我做到了隔三差五听一听,但没能做到长教训跟多心眼。
呵呵。
之前听书时偏重历史人文类多一些,后来偏重亲子教育类多一些,像是睡前故事,听完了好讲给宝宝听。但又发现对孩子而言还是陪他们一起读绘本更好些,所以现在最常看的纸质书就是儿童绘本,从诗词成语到十万个为什么,我们又跟着学了一个遍。
但是《格林童话》跟《安徒生童话》我不太愿意讲给孩子听,这些童话有一些太暗黑,有些悲剧色彩也太浓重,远不如我们自己的神话传说,导致娃娃只认识伏羲女娲盘古精卫,还不认识海的女儿白雪公主,等他们再大些自己想看的时候再去看吧,我们暂时就先不讲了。
其实我小时候是很喜欢西方那些童话的,不知怎么就突然对这些故事有了看法,或许真的跟年龄有关,毕竟看待同一件事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的角度。
最近正在听《三体》,之前读过一遍,但里面有些东西真的看的云里雾里,对科幻又确实没那么感兴趣,草草读过一遍知道怎么回事就算了。这些日子重新再听,不知哪根筋不对,竟然就起了兴趣,这两天听到了黑暗森林中大低谷的那一段,突然毛骨悚然——很真切地惊悚。这部分情节之前看书时一翻而过,如今却仿佛深有体会一般。不宜多说,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来听听或者看看。
2022年的一月份已经过去一半了,时间过的简直得用光速来形容了,有朋友说我知道要珍惜每一天,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算珍惜。
说真的,我也不知道,但是我想,对我们普通人而言,并非只有多勤快多辛劳才叫珍惜,尽量把每天过的快活些,愉悦些,应该就叫做珍惜了吧。
总之,就写这些吧,祝大家明天上班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