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吗?
我曾经很理想化地要求自己: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。如今的社会舆论,通常也是这样引导父母、庇护孩子的。然而有一天,我读到了黑塞童话《奥古斯图斯》,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决心。与此同时,那个软乎乎、豪无破坏力的小身体,不断被内在的生长力塑造。他的自我、力量,和体格一同生长,逐渐强硬。他不再是个只讨喜不讨厌的小宝宝了。我真的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吗?——我敦促自己思考出一个答案来。
《奥古斯图斯》讲述的是一个“幸运”的小孩,他善良的寡母在这个遗腹子接受洗礼那天,为他许愿“人人都爱你”。他的教父也许是神,因为他真的帮助母亲实现了愿望:奥古斯图斯生来漂亮,所有人都无条件爱他。
爱如潮水将他包围,幸福却并没有接踵而至。在唾手可得、卑躬屈膝的爱面前,他越来越傲慢自私。他玩弄感情、挥霍不义之财、引人堕落、毫无底线,半生之间坏事做尽而没有一个人责怪他——人人都爱他。但如此风流奢靡随心所欲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幸福感。某一次勾引良家妇女失败之后,他忽然间深感空虚,厌倦过往,想要以服毒自杀来完成一场愚弄众人的恶作剧。
生死之际,教父及时出现,喝掉他杯中毒酒,救下了他的命。教父悔恨帮助他善良正派的母亲实现了一个愚蠢的愿望,并许诺给他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。奥古斯图斯痛悔流涕,请求教父将母亲许的心愿作废,代以让自己拥有爱人的能力。
回到现实继续的时刻,奥古斯图斯失去了美貌和一切毫无理由的爱,报应如潮而至——他负债累累,人人唾弃,直至沦为阶下囚。出狱时,已经又老又病,不久于人世。
尽管奥古斯图斯最后在神的跟前完成了精神上的救赎,但在一个作为世俗母亲的读者眼里,这有什么用呢?他过的就是完蛋的一生!哪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过需要救赎的一生?
回到现实来。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孩子“人人都爱他”——这不可能,没有神来帮这个忙。但在家庭里,“人人都爱他”,常常是无疑的。
值得深思的是:我们要像故事中神许诺的那样,无条件爱孩子吗?
我不能无条件爱他。他是我的儿子,我是他的母亲;但同时,他是一个人,我也是一个人。我们除了处在母子关系中,还处在人与人的普遍关系中。
我对他负有抚养教育的天职;我会给他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温情、期待、理解、宽容。同时,我也要保留与本来一般无二的是非观、道德判断。我还要保留如同择友的人格喜好,欣赏一个人的独立、坚韧、认真、努力、正直、担当,讨厌一个人的自私、懒惰、推诿。
他不会永远是我手心里的小宝宝,我希望我给他的小世界,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样,有公平的规则、公平的奖惩、公平的爱。